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三陰痙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三陰痙,是太陰痙、少陰痙、厥陰痙的總稱。

《張氏醫通.諸風門》中提到:「足三陰痙,俱手足厥冷,筋脈拘急,汗出不止,項強脈沉。」

治療三陰痙時應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病機來進行辨證施治。

  • 當三陰痙是由脾胃虛弱、水濕內停、痰飲內生引起時,可以使用附子散加減治療,同時也需要去除川芎和獨活,加入黃芪和當歸。
  • 當三陰痙是由心腎陰虛、陽氣不足、陰寒內盛引起時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治療。
  • 當三陰痙是由肝膽鬱結、氣機不暢引起時,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。

三陰痙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手足厥冷、筋脈拘急、汗出不止、項強脈沉等症狀。

預後方面,三陰痙一般是比較好的,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治癒。然而,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者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若出現三陰痙的症狀,應盡早就醫,以避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