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褚澄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褚澄,字彥通,南北朝南齊時期著名醫家,陽翟(今河南禹縣)人。其生平顯赫,因尚宋文帝之女廬江公主,獲封駙馬都尉,後曾任吳郡太守。褚澄不僅仕途通達,更以精湛醫術聞名於世,尤擅診治,主張「審病求因」,強調臨證需綜合考量患者之鄉土環境、風俗習慣、精神狀態及地域特性,方能精準用藥,體現中醫「因人、因地、因時制宜」的整體觀念。

醫學思想與特色

褚澄的醫學理論注重陰陽平衡與氣血調和,認為人體疾病多因內外環境失調所致。其診治特色如下:

  1. 辨證重本源:主張治病必先探究病因,包括地理氣候(方土所宜)、生活習性(風俗)、情志因素(精神苦樂)等,與《黃帝內經》「上工治未病」思想相呼應。
  2. 平等施治:不拘患者貴賤,一視同仁,體現醫者仁心。
  3. 用藥靈活:善於結合地域特質選擇藥材,反映中醫「因地制宜」的用藥原則。

著作考據

褚澄原有《雜藥方》一書,惜已散佚。現存《褚氏遺書》一卷,傳為其晚年所撰,然經後世考證,多認為係唐宋間人託名之作。該書內容涉及養生、婦科、脈法等,部分論點與傳統中醫理論相合,如強調「精血同源」,對婦科經帶胎產之病機闡釋尤詳,可能融匯了褚澄部分臨床經驗,故仍具參考價值。

學術影響

褚澄之診治理念,對後世中醫「辨證論治」的發展有一定啟發,尤其重視環境與情志致病之觀點,與現代中醫「形神一體」理論相契合。雖其真偽著作存疑,然託名之《褚氏遺書》仍為研究中古醫學思想的重要文獻,亦反映南北朝時期醫家對陰陽氣血理論的深化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