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儲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中醫名詞「儲儲」釋義

「儲儲」一詞首見於《靈樞·通天》,用以描述「太陽之人」的形神特質。原文載:「太陽之人,其狀軒軒儲儲,反身折腘。」明代醫家張介賓註解:「儲,蓄積貌,盈盈自得也。」意指此類人外顯之態充盈有餘,神氣蓄積而流露自滿之狀。

1. 詞義探源

「儲」本義為積聚、蓄藏,引申為豐盈不散之貌。於中醫語境中,「儲儲」結合「軒軒」(高大昂揚之態),形容太陽經氣旺盛之人形神外揚的特徵。此類人陽氣充盛,舉止間顯露自信甚或驕矜之態,與《內經》對「五態人」體質分類的論述相呼應。

2. 與太陽之人的關聯

《靈樞·通天》將人分為太陰、少陰、太陽、少陽、陰陽和平五類。太陽之人屬「多陽而少陰」之體,其特徵如下:

  • 生理表現:氣血充盈,身形挺拔(「軒軒」),行動時慣性後仰(「反身折腘」),反映陽氣外張之勢。
  • 心理特質:陽氣過盛易致心態外露,如《類經》所言「剛暴自用」,與「儲儲」之自得神態相合。

3. 經絡氣血的詮釋

太陽經(含足太陽膀胱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主一身之表,為陽氣之藩籬。若經氣過旺,氣血壅盛於外,可現「儲儲」之貌:

  • 氣機特點:陽氣蓄積不內斂,形成外顯之態,類似《素問》「陽盛則外熱」之機轉。
  • 形神關係:中醫強調「形神一體」,形體之「儲儲」反映陽氣浮越,亦可能伴隨情緒易亢、少陰斂藏不足之傾向。

4. 與其他典籍的互參

《黃帝內經》多處論及陽氣過盛之弊,如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言「陽氣者,煩勞則張」,可與「儲儲」之態互證。後世醫家如李東垣《脾胃論》亦指出,陽氣外張過度易耗真陰,暗合太陽之人「多陽少陰」的潛在失衡。

綜言之,「儲儲」不僅是對外在儀態的描述,更是中醫體質學說中,太陽之人陽氣外顯、形神相應的具體寫照,為臨床辨識體質與調和陰陽提供理論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