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鋤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鋤刀
鋤刀為中醫眼科手術器械之一,首載於明代傅仁宇所著之《審視瑤函》。其形制仿農具鋤頭,刀身以精鋼鍛造,刃口鋒利,專用於切除眼部贅生組織,如「攀睛胬肉」(即翼狀胬肉)及其他異常增生之血肉。此器械之設計契合中醫「金針撥障」等外治傳統,強調「以刃代針,祛瘀除障」的治療理念。
在中醫理論中,胬肉多因風熱毒邪壅滯目眥,或心肺二經鬱熱上攻,致使氣血瘀結而成。鋤刀之運用,不僅為直接切除病變組織,亦暗合「瀉實祛邪」之法,透過器械操作疏通局部氣血,配合內服湯藥(如梔子勝奇散)或點眼藥末(如八寶眼藥),以達內外兼治之效。
歷代醫家對鋤刀的使用技法頗有講究,操作時需依「胬肉之厚薄、根蒂之深淺」調整下刀角度與力度,避免傷及正常白睛(鞏膜)及黑睛(角膜)。《目經大成》等典籍進一步記載,術後需以「血竭、珍珠末」等生肌收口之藥外敷,促進創面癒合,體現中醫「去腐生新」的治療思想。
此器械雖形制古樸,然其結合中醫辨證思維與外科實務,反映古代醫家於眼科領域之精細工藝與臨床智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