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桑木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桑木灸
桑木灸為中醫灸法之一種,以桑木為材料,燃燒後對患處進行熏灸,適用於瘡瘍久不潰破、潰後難腐、新肉不生或疼痛不止等症。此法源自古籍記載,如《外科正宗》與《神灸經綸》皆詳述其操作與療效,屬外科灸療之特色療法。
操作方式
桑木灸之施行主要有兩種形式:
- 直接灸法
取新鮮桑木條,長約七寸(約23公分),粗細如手指,點燃一端後,持另一端對準患處熏灸。待火盡後更換新木條,反覆施灸,每次約用五至六條,以瘡瘍局部「肉腐為度」(即瘡口腐壞組織脫落,為癒合之兆)。此法適用於瘡毒堅硬難潰者,藉桑火溫通之力,促其潰散。 - 間接烘灸法
將桑木燒成紅炭,置於漏杓(帶孔之器具)中,懸於患處上方,自周圍向瘡口緩緩烘烤,調整高度以患者覺溫熱為宜。此法強調「以瘡知熱為度」,避免過度灼傷,適用於潰後腐肉未脫或新肉不生者,能溫煦氣血,化腐生肌。
中醫理論與療效
桑木性味甘寒,歸肝、肺經,燃燒後其火溫和而穿透力強,兼具清熱與溫通之效。
- 瘡瘍初期:桑火能行氣活血、散結消腫,促使瘡毒外發,避免內陷。
- 潰後期:烘灸可溫養瘡口,助腐肉脫落,並促進氣血運行以生新肉。
- 疼痛調理:藉溫熱之力疏通經絡瘀滯,緩解局部疼痛。
古籍應用
- 《外科正宗》強調桑木灸對「堅而不潰,潰而不腐」之瘡瘍具關鍵作用,尤其適用於陰疽、癰腫等外科頑症。
- 《神灸經綸》則注重烘灸之溫度調控,以「瘡知熱」為準則,體現中醫「溫通不傷正」之原則。
桑木灸結合藥材特性與灸法溫效,為外科治療之獨特手段,展現中醫「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」的辨證思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