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鱢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鱢嗽,病名。鱢音騷,義臭。指外邪襲肺而致的咳嗽,或傳染性咳嗽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四:「備急五嗽圓,治五種咳嗽。一曰上氣嗽,二曰飲嗽,三曰鱢嗽,四曰冷嗽,五曰邪嗽。皆由肺受風寒,氣不宣通所致。」《不居集.咳嗽》:「鱢嗽,乃邪惡鬼註之嗽,乃五嗽中之一嗽也。主以四滿丸。」
鱢嗽是一種外邪襲肺而致的咳嗽,或傳染性咳嗽。其臨床表現為咳嗽頻繁,痰多色黃,胸悶氣短,舌苔白膩,脈滑數。治療上可用辛溫解表、[宣肺化痰](/dic/15344)、止咳平喘等中藥治療。
鱢嗽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邪侵襲,二是痰濕內蘊。外邪侵襲肺部,可導致肺氣不宣,痰液內生,從而引起咳嗽。痰濕內蘊,可導致肺氣壅塞,痰液阻塞呼吸道,從而引起咳嗽。
鱢嗽的治療,應根據病因和症狀進行辨證施治。如果是外邪侵襲所致的鱢嗽,可用辛溫解表、宣肺化痰的中藥治療。如果是痰濕內蘊所致的鱢嗽,可用化痰、燥濕、止咳平喘的中藥治療。
鱢嗽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空氣污染。
-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如果出現咳嗽的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