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初之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初之氣
初之氣為中醫運氣學說中的術語,指每年主時六氣的第一氣,又稱「初運」或「初氣」。其概念源自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六微旨大論》,文中記載:「甲子之歲,初之氣,天數始於水下一刻。」此處「水下一刻」指古代以漏水計時的方式,象徵時間運行的起始。
初之氣的時段與氣候特性
初之氣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至春分,涵蓋立春、雨水、驚蟄三個節氣,共計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(古代計時單位)。此時天地之氣由冬季閉藏轉為春季生發,氣候特點表現為厥陰風木當令,風氣漸盛,氣溫開始回升,但仍有寒暖交替之象。
厥陰風木的生理與病理影響
初之氣的主氣為厥陰風木,與人體肝膽系統相應。風木之氣主升發、疏泄,促進氣血流通,萬物始生。此時人體陽氣漸旺,肝氣疏泄功能增強,若調攝不當,易出現以下病理變化:
- 肝氣鬱滯:因風木之氣不暢,導致情緒波動、胸脅脹滿。
- 風邪外襲:風為百病之長,易與寒、濕等邪氣結合,引發感冒、關節疼痛。
- 肝陽上亢:陽氣升發過度,可能出現頭暈、目赤、失眠等症狀。
初之氣與主氣、客氣的關係
在六氣循環中,初之氣為主氣的固定分段,代表每年同一時段的氣候規律;若疊加當年的客氣(變動之氣),則會形成具體年份的氣候特徵。例如:
- 若客氣為少陰君火,則初之氣風火相煽,氣溫偏高;
- 若客氣為太陽寒水,則初之氣風寒並行,春寒料峭。
初之氣的養生要點
中醫強調「天人相應」,初之氣時養生宜順應風木生發之性:
- 飲食:適量食用辛溫發散之物,如蔥、薑、韭菜,助陽氣升發;避免過食酸收,以免抑制肝氣。
- 起居:夜臥早起,舒展肢體,以應春生之氣。
- 情志:保持心境平和,避免怒氣傷肝。
運氣學說的延伸意義
初之氣作為六氣之首,反映了中醫對自然規律的觀察,其理論不僅用於推測氣候與疾病關係,亦指導針灸、用藥等臨床實踐。例如《傷寒論》中「厥陰病」的辨治,即與風木之氣的失常密切相關。
透過理解初之氣,可進一步掌握中醫「五運六氣」的整體框架,體現其「司歲備物」的預防醫學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