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色厥動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【證名】色厥動血

【定義】色厥動血,又稱色厥吐血、色厥鼻衄,是因慾火上炎,導致陰虛火旺,血熱妄行,而引起的吐血、鼻衄等血證。

【臨床表現】

  • 吐血、鼻衄來勢急暴,傾吐不止。
  • 兼見厥逆,或汗出,或咳嗽氣喘等。
  • 舌質紅,苔薄,脈細數。

【治療】

  • 主要治療原則是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。
  • 常用方藥有清化飲、四陰煎、加減一陰煎等。
  • 對於陰竭於下,火不歸源,外無煩熱脈證而血厥不止者,屬危證,宜用鎮陰煎。待其病情穩定,再隨證調治。

【預後】

  • 若及時治療,病情大多能得到控制。
  • 若病情嚴重,治療不及時,可能危及生命。

【參考文獻】

  • 《景嶽全書.雜證謨》

【文獻引述】 "色厥動血者,因慾火上炎,血熱妄行,而致吐血、鼻衄等血證。其證見吐衄來勢急暴,傾吐不止,或兼見厥逆,或汗出,或咳嗽氣喘等。治宜清熱瀉火以抑其勢,選用清化飲、四陰煎、加減一陰煎等方。亦有陰竭於下,火不歸源,外無煩熱脈證而血厥不止者,屬危證,宜用鎮陰煎。待其病情穩定,再隨證調治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