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澀腸固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澀腸固脫(Sè cháng gù tuō),是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,出自於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。它是一種用澀腸止瀉的方法來治療脫肛的疾病。脫肛是指肛門直腸脫出肛門外的情況,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。

澀腸固脫法的原理是通過使用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藥物,讓脫出的直腸重新回到肛門內,以達到治療脫肛的目的。這種方法可以通過內服或外用兩種方式進行。

內服方式是把具有收斂固澀作用的藥物煎湯服用,常用的藥物包括五倍子、訶子、木香、檳榔、烏梅、竹茹和甘草等。外用方式是把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,然後進行敷藥,或者製成栓劑、膏劑塞入肛門內。

澀腸固脫法簡單易行且療效顯著,但需要長期堅持治療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

根據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中的論述,脫肛的原因有很多,包括大腸虛弱、大腸滑脫、大腸氣虛、大腸濕熱、大腸積滯、大腸風寒、大腸血虛、大腸氣血俱虛和大腸氣血俱盛等,這些情況都可以導致脫肛的發生。對於這些情況,治療脫肛時應以澀腸固脫法為主。

如果患者出現脫肛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