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殺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殺氣之中醫釋義

定義與源流
「殺氣」一詞首見於《內經》,屬中醫運氣學說之專有概念,特指自然界中具有肅殺、收斂特性的氣機變化。《素問·六元正紀大論》明言:「寒水勝火,則為冰雹,陽光不治,殺氣乃行。」此處揭示殺氣與五運六氣中「寒水之氣過盛」密切相關,當天地間陽氣衰微、陰寒凝滯時,殺氣便隨之顯現。

運氣學說中的殺氣

  1. 時令特性
    殺氣主司秋季,與「燥金」之氣相應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云:「西方生燥,燥生金,金生辛。」秋令殺氣行而萬物凋敝,體現「收斂肅降」之自然法則。若歲運逢太陽寒水司天,或客氣加臨陽明燥金,則殺氣尤甚。
  2. 病理影響
    殺氣過亢易傷人體「衛陽」與「肺金」。其致病特點為:
  • 外感:侵襲肌表,致惡寒無汗、頭項強痛,類《傷寒論》太陽表實證。
  • 內傷:燥傷肺絡,見乾咳、痰中帶血,甚則「陽明燥結」而便秘。
  • 情志:《靈樞·本神》謂「肺藏魄」,殺氣凌心可現悲憂、驚悸等證。

臟象關聯

  1. 肺金系統
    肺為「嬌臟」,主宣發肅降。殺氣通於肺,其性收引,過則令肺失宣肅,發為喘咳。《醫宗金鑒》稱:「秋傷於燥,上逆而咳。」
  2. 肝木系統
    肝主升發,與殺氣之肅降相拮抗。《臨證指南醫案》指出:「燥金剋木,脘脅拘急。」臨床可見筋脈攣急、目澀咽乾等肝陰耗傷之候。

古籍佐證

  • 《類經》注:「殺氣者,天地嚴凝之象。」
  • 《溫病條辨》論秋燥:「燥氣化火,消爍津液。」實為殺氣從火化之變證。

現代詮釋
從氣象醫學角度,殺氣可視為低溫、乾燥、氣壓驟變等環境因子,經由「天人相應」機制影響人體氣血運行。研究顯示,此類氣候條件易誘發呼吸道疾病與心血管事件,與古籍所述殺氣致病理論相契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