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沙石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沙石淋

沙石淋為中醫淋證之一,指小便中排出沙石或結石之病症,屬「五淋」(氣淋、血淋、膏淋、勞淋、石淋)範疇。此病名首見於元代《世醫得效方》卷八,後世亦稱「沙淋」或「石淋」。清代《雜病源流犀燭·五淋二濁源流》進一步闡述:「輕則為沙,重則為石。」意指病情輕者小便夾雜細沙狀沉澱,重者則凝結成石,阻塞尿道,引發劇痛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沙石淋成因多與濕熱蘊結下焦有關,其病機關鍵在於:

  1. 濕熱下注:過食辛辣肥甘厚味,或外感濕熱之邪,蘊結膀胱,煎熬尿液,日久成沙石。
  2. 腎虛氣化不利:素體腎虛,或勞倦傷腎,導致膀胱氣化失常,水液代謝障礙,濁物沉積。
  3. 肝鬱氣滯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鬱滯,影響三焦水道通調,濕濁內停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小便異常:尿中夾雜沙粒或結石,色黃赤渾濁,或排尿突然中斷。
  • 疼痛:結石阻塞尿道時,可發作腰腹絞痛,痛引少腹或陰部,排尿時刺痛加劇。
  • 其他兼症:或見血尿、口苦咽乾、舌紅苔黃膩,脈弦數或滑數。

證型辨治

中醫治療沙石淋以「清熱利濕、通淋排石」為主,依證型配伍:

  1. 濕熱蘊結證

    • 主症:小便灼熱刺痛,沙石排出困難,舌紅苔黃膩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利濕,通淋化石。
    • 方藥:八正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加減,常用車前子、瞿麥、滑石等。
  2. 氣滯血瘀證

    • 主症:腰腹脹痛固定,排尿澀滯,舌暗紫或有瘀斑。
    • 治法:理氣活血,化瘀排石。
    • 方藥:沉香散(《金匱翼》)合桃紅四物湯,酌加金錢草、海金沙等。
  3. 腎虛夾實證

    • 主症:病程日久,腰膝酸軟,排尿無力,時發時止。
    • 治法:補腎益氣,佐以通淋。
    • 方藥:濟生腎氣丸(《濟生方》)加減,輔以雞內金、石韋等化石之品。

特色療法

  • 針灸:取腎俞、膀胱俞、三陰交等穴,以疏利下焦氣機。
  • 食療:適量飲用金錢草、玉米鬚煎湯,輔助利尿通淋。

沙石淋之辨治需結合患者體質與病程,標本兼顧,尤重調理下焦濕熱與腎氣功能,以達排石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