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初生下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初生下吐,病證名。出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。指初生小兒腹瀉與嘔吐並見。多由哺乳過早、過量,或感寒熱之邪,擾及胃腸所致。治宜節制乳食。輕者,減少乳量,代以米湯、糖、鹽水等;病情好轉後,逐漸增加乳量。重證,應禁食,予以靜脈輸液等治療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原文:
初生下吐,小兒初生,腹瀉嘔吐,名曰下吐。此由乳食過早,或感寒熱之邪,擾及胃腸所致。治宜節制乳食。輕者,減少乳量,代以米湯、糖、鹽水等;病情好轉後,逐漸增加乳量。重證,應禁食,予以靜脈輸液等治療。
【現代解釋】
初生下吐是指新生兒出生後不久,出現腹瀉和嘔吐的症狀。多由哺乳過早、過量,或感寒熱之邪,擾及胃腸所致。
輕症患者,可減少乳量,代以米湯、糖、鹽水等,並注意保暖。病情好轉後,逐漸增加乳量。
重症患者,應禁食,予以靜脈輸液等治療。
【治療方法】
輕症患者,可用以下方法治療:
- 減少乳量,代以米湯、糖、鹽水等。
- 注意保暖。
- 病情好轉後,逐漸增加乳量。
重症患者,應禁食,予以靜脈輸液等治療。
【預防方法】
- 新生兒出生後,應儘量避免過早、過量哺乳。
-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避免新生兒受寒。
- 新生兒出現腹瀉、嘔吐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