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三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三門
三門為中醫推拿穴位之一,屬頭面部常用腧穴,與天庭部位相關聯。其定位多參照傳統經絡理論,與督脈及手足陽明經有所聯繫,具疏通氣血、醒腦開竅之效。
定位與取穴
三門位於前額部,具體位置可參考天庭穴(即印堂穴上方,髮際下緣)。一說為左右兩側額角處,共三穴,故稱「三門」。臨床取穴時,常以眉心至前髮際正中線分三等份,或結合患者骨度分寸法定位。
經絡歸屬
三門雖非正經腧穴,然其區域涵蓋督脈(行於額正中)與足陽明胃經(循髮際至額顱),故刺激此穴可調和陽經氣血。另與「頭維」、「神庭」等穴相鄰,功能互有補充。
主治與應用
- 頭面疾患:主治頭痛、眩暈、目赤腫痛,尤擅緩解前額脹痛。
- 神志病症:如失眠、驚悸,可配合百會、四神聰共奏安神之效。
- 外感表證:風寒或風熱所致鼻塞、發熱,可通過推拿三門發散表邪。
操作手法
多以拇指指腹按揉或分推,力度宜輕柔而深透。亦可用刮法沿額部橫向操作,以局部微熱為度。小兒推拿中,三門常與「開天門」手法並用,以疏風解表。
理論淵源
三門之說可見於部分推拿流派,其名或源於「天、地、人」三才之喻,意指額部三穴如門戶,調節清陽之氣上注頭面。此概念與《黃帝內經》「頭者,諸陽之會」理論相合,凸顯頭部腧穴在陽經調理中的樞紐作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