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三日瘧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三日瘧
病名,指瘧疾每三日發作一次者,又稱「三陰瘧」。《素問·瘧論》提及瘧疾發作週期「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」,並解釋其機理為「邪氣與衛氣客於六府,有時相失,不能相得,故休數日乃作」。三日瘧即《內經》所述「休數日作者」,屬瘧疾中發作間隔較長之證型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三日瘧多因正氣不足,瘧邪(瘧氣)伏藏於三陰經(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,與衛氣相爭週期延長所致。其發作間隔較長,反映邪氣深伏,正邪交爭緩慢,故病勢纏綿難癒。

辨證論治

  1. 痰濕阻絡型

    • 證候:初發於夏秋,痰濕內蘊,胸悶嘔惡,舌苔白膩。
    • 治法:化痰祛濕,透達經絡。
    • 方藥:以二陳湯為基礎,去橘皮之辛燥,加生白朮健脾、檳榔行氣、常山截瘧,佐穿山甲通絡透邪。
  2. 暑伏營分型

    • 證候:暑熱內擾營血,發熱煩渴,舌紅少津。
    • 治法:清暑透營,和解少陽。
    • 方藥:香薷飲加減,配伍鱉甲滋陰退熱、茯苓健脾、半夏和胃,佐當歸、生薑、大棗調和營衛。
  3. 正氣虛衰型

    • 證候:久瘧傷正,氣短乏力,發作漸晚。
    • 治法:益氣扶正,溫陽截瘧。
    • 方藥
      • 偏脾虛者,用六君子湯加草果、烏梅(四獸飲),溫中化濕。
      • 氣虛下陷者,選補中益氣湯,重用參、朮、薑、棗升舉陽氣,忌常山等峻藥傷正。

相關概念

  • 三陰瘧:泛指瘧邪深伏三陰經之證,發作週期不盡相同,但三日瘧屬其典型表現。
  • 瘧疾總論:中醫將瘧疾分為風瘧、寒瘧、暑瘧、濕瘧等,三日瘧多與體質虛弱或邪氣深伏相關。

此病需注重辨別正邪盛衰,虛實夾雜者尤當標本兼顧,以調和陰陽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