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背惡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背惡寒,是指背部感覺寒冷的病症。出自《傷寒論.;辨少陰病脈證並治》。

《張氏醫通》卷三中說:;背為陽位,背上惡寒,是陽受病而陰邪亢逆所致。背惡寒的病因有七種:

  • 中陰寒,四肢厥冷而背惡寒,脈沉細,可以用附子湯溫散。
  • 稟陽衰,背上常微畏寒,脈微弱,可以用八味丸溫補。
  • 熱邪內伏,煩渴引飲而背惡寒,脈沉滑,或伏匿,可以用白虎湯解散。
  • 暑暍熱,亦多有背惡寒,可以用人參白虎湯、清暑益氣湯按證清解。
  • 濕痰內鬱,肢体疼重,痞悶頭汗,身體肥盛,脈或緩滑,或澀滯,滑則指迷茯苓丸加膽星,澀則苓桂術甘湯加半夏、廣皮分解。
  • 血內滯,頭汗目黃,小便清利,大便溏黑,小腹偏左,或脅中脘有疼處,脈關尺弦緊,或帶芤狀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、犀角地黃湯、隨上下虛實清理。
  • 故脈數,背惡寒,疼重寒熱者,為發癰疽之兆。 背惡寒是一種常見的病症,其病因複雜,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。因此,在治療背惡寒時,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