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痧煩痧睡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痧煩痧睡
痧煩痧睡,又稱「心煩嗜睡痧」,屬痧證之一,為痧氣侵擾心胸所致之病候。此證多因外感暑濕穢濁之邪,或內傷飲食積滯,致使氣機壅塞,痧毒內蘊,上衝心胸,擾亂心神而成。其特徵為心煩不安,精神倦怠,嗜睡昏沉,然非熱病或虛勞所致,實為痧氣鬱滯之象。
此證屬慢痧範疇,病情雖較輕淺,然易被誤認為尋常心煩或疲勞嗜睡。若未及時辨治,反誤投溫補熱藥,或過食熱酒、熱湯、辛辣之物,恐助長痧毒,使氣血愈發壅滯,病情漸趨深重。
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,痧證多與氣血運行失常相關。痧煩痧睡之成因,乃因痧毒鬱阻經絡,氣血不得宣通,上擾心神,故見心煩;痧濁困遏清陽,則神昏嗜睡。此證雖無急痧之劇烈嘔吐、絞痛等症,然其病位在氣分,屬痧邪初犯,若失治恐深入營血,變生他證。
治法
治宜宣透痧毒、疏通氣機,傳統多以刮痧、放痧為外治之法。刮痧可開泄腠理,引邪外出;放痧則能直接泄出絡脈中痧毒,緩解氣血壅滯。此外,亦可配合芳香化濁、行氣解鬱之藥,如藿香、佩蘭、鬱金等,以助宣暢氣機。
鑑別要點
此證需與陰虛心煩、痰濕蒙竅之嗜睡相區別。痧煩痧睡多伴見舌苔濁膩、脈象濡滯,且發病前常有觸冒穢濁或飲食不節之誘因,與虛證或痰證之長期病程不同。
痧煩痧睡雖屬痧證之輕者,然其病機關鍵在於氣滯痧鬱,治療首重通泄,切忌溫補留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