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山梔生薑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山梔生薑灸
山梔生薑灸為中醫灸法之一,屬間隔灸範疇,首見於《灸治經驗集》。此法結合藥物與艾灸之效,具有清熱瀉火、溫通經絡之特點。
製備方法
取黃梔子(山梔)打碎後水煎,濃縮取汁,加入適量生薑汁,再以麵粉與石灰各一份調和成糊狀。將此藥糊均勻塗敷於選定穴位,上覆一薄生薑片,最後置艾炷於薑片上施灸。
中醫理論基礎
山梔性味苦寒,歸心、肺、三焦經,具清熱瀉火、涼血解毒之效;生薑性辛溫,歸肺、脾、胃經,能溫中散寒、通絡止痛。二者相伍,寒溫並用,既可制約山梔過寒之性,又能增強溫通經絡之功。
麵粉與石灰作為介質,可緩和藥性,使藥力持續滲透。艾灸之溫熱作用更能激發藥效,促進氣血運行,達到調和陰陽、疏通經絡之目的。
臨床應用
此灸法適用於熱證夾寒或寒熱錯雜之症,如:
- 上焦鬱熱見咽喉腫痛而兼有脾胃虛寒者
- 熱毒內蘊而經絡不通之瘡瘍初起
- 氣滯血瘀兼見熱象之疼痛證候
施灸時,應根據病情選取適當穴位,如大椎、曲池等清熱要穴,或局部阿是穴。藥糊厚度與艾炷大小當視患者體質與症情而定,以皮膚潮紅為度,避免灼傷。
此法體現中醫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的治療原則,通過藥物與灸法的巧妙結合,達到標本兼治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