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膻中發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膻中發疽

膻中發疽,又稱膻中疽,是一種疔瘡,病名出自《證治準繩.外科》卷三。膻中即胸中,或稱心窩部位。膻中發疽多由風寒濕邪入侵引起,也可能因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、痰濕內生,阻遏氣機,鬱結成毒,逐漸發展為疔瘡。

臨床表現為胸中疼痛、脹滿、灼熱感,輕觸時會感到劇痛,並可伴有發熱、惡寒、頭痛、口渴、便祕、尿赤等症狀。患處紅腫、熱痛,有膿液形成,破潰後會流出膿液,但通常難以癒合。

治療方面,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要方法。可以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中藥煎水內服,清熱解毒。也可以使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等中藥煎水外洗患處,清熱瀉火。若已形成膿液,可以使用利刀切開排膿,並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,以促進癒合。

在預防方面,應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不要暴飲暴食,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若出現胸中疼痛、脹滿、灼熱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