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閃跌血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閃跌血崩

病證名,屬血崩症型之一,首載於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〈血崩篇〉。此症多因外力損傷,如登高墜落、閃挫跌仆,導致衝任二脈受損,瘀血內阻,惡血下注,發為陰道驟然出血,其勢如崩,故名「閃跌血崩」。

病因病機
衝任二脈主司婦人經血,若因外傷直接損及胞宮或經脈,脈絡破裂,血不歸經;或瘀血內停,阻滯氣機,新血不得循經,遂致崩下。其血多呈鮮紅或紫黯有塊,且伴隨少腹疼痛拒按,乃瘀血內結之徵。

臨床表現

  1. 出血特徵:陰道出血量驟增,色澤鮮紅或暗紫,夾雜血塊。
  2. 疼痛特徵:少腹脹痛或刺痛,按之痛甚,或可觸及包塊(瘀血積聚)。
  3. 全身症狀:或見面色青黯、舌質紫暗、脈沉弦或澀,均屬氣滯血瘀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行氣祛瘀、止血調衝」為原則,重在化瘀以止血,非單純收澀。

  1. 主方
    • 逐瘀止血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:含生地、大黃、赤芍、丹皮、當歸尾、枳殼、龜板等,既能活血散瘀,又兼養陰固衝,適用於瘀熱互結之證。
    • 七釐散(《良方集腋》):擅長散瘀止痛,可配合湯劑服用,增強療效。
  2. 輔助用藥
    • 益母膏:單用或配伍他藥,能活血調經,促進瘀血排出。
    • 若兼氣虛,可酌加黃芪、黨參以益氣攝血;若血熱明顯,加茜草、地榆涼血止血。

古籍佐證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要訣》提及:「跌仆傷血,腹中刺痛,崩漏不止者,屬血瘀,宜祛瘀為先。」與此症理法相合,強調瘀去則血自安。

鑒別要點
需與「虛證血崩」區分:後者多因脾腎氣虛或陰虛血熱,出血色淡或深紅無塊,腹不痛而綿綿作痛,治當補益固攝,不可妄用逐瘀之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