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篩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篩骨
篩骨為頭顱諸骨之一,位於額骨與蝶骨之間,屬中醫「顱骨」範疇。其形質輕薄,內含空泡孔隙,故中醫歸類為「含氣之骨」,與鼻竅相通,具通調清陽之氣、濡養頭面之效。
中醫理論關聯
- 經絡循行:
篩骨鄰近「足陽明胃經」與「足太陽膀胱經」所過之處。胃經「起於鼻之交頞中」,膀胱經「上額交巔」,二經氣血皆與篩骨區域相涉,故其空竅通利與否,可影響頭面清陽之氣升降,甚而牽連目窠、鼻淵等疾。 - 竅臟相應:
中醫認為「鼻為肺之竅」,而篩骨內含篩竇,與鼻腔相連,故其氣化功能與肺臟宣肅密切相關。若肺失清肅,痰濁上蒙,可致篩竅壅滯,發為鼻塞、頭痛;反之,篩骨空竅鬱熱,亦可循經內傳於肺。 - 髓海涵養:
篩骨上承腦髓,屬「髓海」下界。《靈樞》云「腦為髓之海」,而篩骨之孔竅猶如髓海之門戶,若外邪侵襲或內傷積熱,導致篩骨氣血瘀阻,可能擾及神明,出現頭暈、目眩等症。
病理相關
- 風熱上擾:外感風熱邪毒,鬱滯篩竅,可見前額脹痛、鼻流黃涕,屬「鼻淵」範疇。
- 氣虛不固:肺脾氣虛,清陽不升,篩骨空竅失養,易致鼻窒、嗅覺減退。
- 瘀血阻絡:頭面跌撲損傷,瘀血內結篩骨,可見頭痛如刺、久不癒。
歷代醫家論及頭風、鼻疾時,雖未直指「篩骨」之名,然其治療常涵蓋此區域。如《醫宗金鑑》以「辛夷清肺飲」通竅化濁,或針灸取「攢竹」「迎香」等穴以調篩骨周邊氣機,皆體現中醫「以通為用」之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