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善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善悲,是指未遇悲哀之事,經常悲傷欲哭,不能自制的症狀。

《靈樞·五邪》篇稱為“喜悲”。《金匱要略》稱“喜悲傷欲哭”。悲傷出於心肺,《靈樞·本神》篇:“心氣虛則悲;《素問·宣明五氣篇》:“精氣并於肺則悲”。悲為肺之志,悲則氣消,過分的悲傷最易引起其它臟腑的功能失調而產生病變,《靈樞·本神》篇:“肝悲哀動中則傷魂”,《素問·痿論》:“悲哀太過則包絡絕,包絡絕則陽氣內動,發則心下崩”。

常見證候:

心肺氣虛善悲:心慌氣短,咳嗽聲低,動則自汗,善悲欲哭,舌淡苔薄,脈弱。

臟躁善悲:心煩不得眠,坐臥不安,悲傷欲哭,甚則精神失常,大便秘結,舌紅少津,脈細。

鑒別分析:

心肺氣虛善悲與臟躁善悲:皆為虛證,症見善悲欲哭。但心肺氣虛善悲多因過勞傷氣,或後天生化不足致心肺氣虛。臨床辨證要點為:善悲兼見氣短懶言,動則自汗,心慌食少等氣虛證,治宜補益心肺之氣,方選四君子湯,補中益氣湯。而臟躁善悲即如《金匱要略·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》云:“婦人臟躁,喜悲傷欲哭,象如神靈所作,數欠伸,甘麥大棗湯主之”,證由思慮過度,情志抑鬱,心脾受損,心陰不足,血不養心,脾運失健,生化無源,致諸臟失榮。故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悲兼見精神恍惚,虛煩不寐,潮熱盜汗,悲傷欲哭,不能自主,甚則哭笑無常等。治宜養陰潤燥,方選甘麥大棗湯加白芍、茯神、棗仁、龍齒、五味子等。

善悲以虛證居多,氣血不足,臟陰內虧,致心不主神,肺不藏魄,易表現情緒低落而善悲。

【文獻別錄】

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“伏期之紀,其病昏惑悲忘,從小化也”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“太陽之復,甚則入心,善忘善悲”

《靈樞·厥病》“厥頭痛,心脈痛,心悲善泣,視頭動脈反盛者,刺盡去血,後調足厥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