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善驚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善驚,是指遇事容易驚嚇,或經常無故自覺驚慌,心中惕惕然不安的症狀而言。本症出自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。《靈樞·百病始生篇》又稱為“喜驚”。本症與“心悸”、“怔忡”頗為相似,但“驚悸”是陣發性心悸不寧,《證治匯補》:“驚悸者,忽然若有驚,惕惕者心中不寧,其動也有時”;“怔忡”多呈持續性發作心悸不寧,《證治匯補》:“怔忡者,心中惕惕然,動搖不靜,其作也無時”,故怔忡較驚悸為重,常是驚悸的發展。驚與悸雖同為陣發性心慌,但驚者膽小脆弱,每由見聞誘發,《類證治裁》“驚者,神氣失守,由見聞奪氣,而駭出暫時也”;而悸則不然,亦應區分。本條主要討論善驚,悸與怔忡則不屬本條討論範圍。

【常見證候】

心膽氣虛善驚:氣短乏力,語言低微,膽祛怕事,心慌易驚,少眠多夢,舌質淡,苔薄,脈弱。

陰血不足善驚:虛煩失眠,潮熱盜汗,手足心熱,遇事易驚,面色無華,舌紅少苔,脈細。

痰火擾心善驚:心煩意亂,夜寐易驚,口乾口苦,舌質淡紅,苔黃厚膩,脈滑數。

心火旺盛善驚:面紅目赤,口舌生瘡,煩躁易驚,舌紅脈數。

肝鬱血虛善驚:胸脅脹滿,情懷不舒,煩躁易怒,遇事易驚,面色爪甲蒼白,舌苔薄,質暗或淡,脈細弱。

【鑒別分析】

心膽氣虛善驚:心為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;膽為中正之官,決斷出焉。心氣安逸,膽氣不怯。若因事有所大驚,或聞虛響,或見異相,或思想無窮,夢寐不解,致膽氣受損,心神不寧,觸事易驚,發則坐臥不女,心慌怕事。《壽世保元》“,惕然而驚…心下怯怯,如恐人捕,皆心虛膽怯之所致也”;《醫宗必讀》:“愚按外有危險,觸之而驚,心膽強者,不能為害,心膽怯者,觸之易驚”。其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驚兼見氣短,自汗乏力,面色白,脈弱等心氣不足及平素膽小怕事,遇事憂柔寡斷等膽虛證候。治宜益氣養心,化痰溫膽,方選四君子湯、溫膽湯。《血證論》云“膽氣不壯,易發驚惕,桂枝龍骨牡蠣甘草湯主之”。

陰血不足善驚:人之所主者心,心之所養者血,心血一虛,心神失守,易發驚駭,而心之虛,無不由於腎精之虛,陽統於陰,心本於腎,上下不安者由於下,此精血互根之理,《類證治裁》:“如三陰精血虧損,陰中之陽不足,而怔忡驚恐。”其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驚兼見陰虛內熱的潮熱盜汗,五心煩熱,入夜口渴,及血虛失榮的面色無華,爪甲蒼白等症,舌淡或紅,苔薄或無苔,脈細數無力。治宜滋陰養血,安神寧心,方選歸芍地黃湯。本證與心膽氣虛易驚雖同屬虛證,但一為陽氣不足,一為陰血虧虛,臨床表現明顯不同,自易鑒別。

痰火擾心善驚:素體痰盛或暴怒傷肝,氣鬱化火,灼津成痰,痰火上擾,心神不安,遇事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