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善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善恐
證名,首見於《素問·四時刺逆從論》,指患者無故心生恐慌、畏怯不安之症。此證多因臟氣虧損,尤以腎氣不足或心神浮越為常見病機。臨床表現為獨處時驚惶不安,甚或有「將被擒捕」之妄想感,屬情志病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腎傷致恐:腎主志,藏精生髓,腎虛則志怯。《靈樞·本神》云:「腎藏精,精舍志,腎氣虛則厥,實則脹。」腎精虧耗,髓海失充,易致善恐。
- 心神不寧:心主神明,若心氣虛弱或受驚擾,神不內守,則恐慌易生。
- 肝膽氣虛:肝藏魂,膽主決斷。肝血不足或膽氣虛弱,則謀慮不決,遇事易恐。
- 胃氣虛弱:《黃帝內經》言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胃氣虛亦可影響心神安定。
辨證論治
歷代醫家對善恐之治,依病位不同而分證施治:
- 由心而致:症見心悸恍惚,宜鎮心安神,用定志丸加金銀箔、琥珀、犀角(現多以水牛角代)、龍齒等重鎮之品。
- 由胃而致:伴氣短乏力,宜補益中氣,以四君子湯倍茯苓,健脾胃以安神。
- 由肝膽而致:兼見虛煩不眠,宜滋陰養肝膽,用酸棗仁湯去黃芪、蓮肉,加山茱萸、丹皮、白芍柔肝斂陰。
- 由腎虛而致:張璐《張氏醫通》主張:
- 腎精虧者,用六味地黃丸加枸杞子、遠志補腎填精;
- 肝血虛者,以六味丸加酸棗仁、龍齒滋肝鎮魂;
- 膽氣虛者,投六君子湯加柴胡、當歸、防風調和肝膽;
- 若面色乍白乍青(膽氣外露),用補膽防風湯;
- 腎陽虛者,選金匱腎氣丸溫補下元。
相關理論
善恐與「恐傷腎」密切相關。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指出:「恐傷腎,思勝恐。」過度恐懼易耗腎精,而思慮可緩解恐之情志。此證亦與「驚悸」「怔忡」有別:驚悸多因外觸異象,怔忡為無故自覺心跳劇烈,而善恐則以情緒畏懼為主,三者病機治法各異。
(按:古籍中「犀角」今多以水牛角替代,然臨床用藥須遵醫囑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