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善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善怒,是指無故性情急躁,易於發怒,不能自制的症狀而言。又稱“喜怒”、“易怒”。
【常見證候】
肝鬱氣滯善怒:胸脅脹痛或串痛,善太息,急躁易怒,心情不舒,脈弦有力。
肝膽火旺善怒:胸脅滿悶,口苦口渴,夜寐夢多,煩躁易怒,舌紅,脈弦數有力。
脾虛肝乘善怒:身倦乏力,食少飧泄,腹脹腹痛,兩脇脹滿,心煩易怒,脈弦無力。
肝腎陰虛善怒:腰膝痠軟,潮熱盜汗,五心煩熱,少寐多夢,胸脅不舒,舌紅苔少,脈細數。
【鑒別分析】
肝鬱氣滯善怒:《素問·靈蘭秘典論》“肝為將軍之官,謀慮出焉”木性本直,其勢必伸,稍有抑鬱則不能遂其暢達之性,因激而為怒,所以情懷不遂,思慮過度,所愿不得,均可導致肝鬱不舒,肝氣上逆,忿怒由生,《素問·四時刺逆從論》:“血氣上逆,令人善怒”。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怒兼見兩脇脹滿,喜太息等氣機不利證候,且多因突然的精神因素剌激,怒不可遏而突然昏倒。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:“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”,脈弦有力。治宜舒肝理氣,宗《素問·六元正氣大論》:“木鬱達之”之意,方選達鬱湯,解怒平肝湯。
肝膽火旺善怒:肝膽屬木主相火,若肝鬱化火,或飲酒過度,嗜食辛辣,壅熱化火,皆可引動肝膽火旺,致肝失疏泄,膽火上逆而善怒。其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怒兼見氣火炎上之目赤目眩,耳鳴如潮或頭昏脹痛,口苦面赤等症狀;又因肝脈繞陰器,肝膽火旺而見陰腫、溲赤、混濁、便秘、脈弦數有力等症狀。治宜清泄肝膽,方選龍膽瀉肝湯。
脾虛肝乘善怒:脾屬土,肝屬木,脾土賴肝木之疏達方能維持正常運化,但肝木過旺又易克脾致脾不健運;若脾虛更易招致肝木相乘,遂成土虛木賊之候。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怒與脾虛失運之食欲不振,大便稀溏,腹脹乏力及肝木橫逆之兩脇脹滿,脘悶欲嘔,腹痛口苦等症并見。治宜扶土抑木,方選香砂六君子湯,痛瀉要方,《景岳全書·論治》:“…肝木之氣必犯脾土,而胃氣受傷,致礙飲食…此所以不必重肝,而重當在脾也”。
肝腎陰虛善怒:乙癸同源,若素體腎陰不足,水不涵木,陰不潛陽則肝陽上亢,令人眩暈易怒。臨床辨證要點是:善怒兼見腰膝痠軟,潮熱盜汗,五心煩熱,脈細數,舌紅少苔等腎陰虛虧之症,治宜滋補肝腎,方選杞菊地黃丸。《難經》“假令得肝脈,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”,故凡善怒者,均與肝病有關,但臨床施治要注意辨別虛實、標本。
【文獻別錄】
《素問·調經論》:“肝藏血,血有餘則怒”。
“血并於上,氣并於下,心煩惋善怒”。
《靈樞·本神》篇:“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”。
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:“歲木太過,民病善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