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善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善忘

證名,首見於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,與「健忘」同義,指記憶力減退、遇事易忘之症。中醫認為,此症與臟腑氣血失調密切相關,尤以腎虛、髓海不足為常見病因,然其病機實涉多臟,且與氣血津液之盛衰相繫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腎精虧虛,髓海不足
    《靈樞·海論》云:「腦為髓之海。」腎主藏精,精生髓,髓聚於腦。若腎精虧耗(如年老體衰、房勞過度),則髓海空虛,腦失所養,致記憶力衰退,此為善忘之根本。
  2. 心脾兩虛
    心主血脈而藏神,脾為氣血生化之源。思慮過度或勞倦內傷,可耗傷心脾,使氣血不足,心神失養,故見善忘、怔忡、失眠等症。《濟生方》曰:「脾主意與思,意者記所往事,思則兼心之所為也。」
  3. 痰濁擾神
    痰濕內阻或痰火擾心,皆可蒙蔽清竅。《丹溪心法》指出:「健忘由精神短少者多,亦有痰者。」痰濁上泛,阻滯腦絡,則神機不運,表現為頭重昏蒙、健忘嗜睡。
  4. 瘀血阻絡
    氣滯血瘀,或頭部外傷致瘀血內停,阻塞腦絡,使氣血不能上榮,亦見善忘。《醫林改錯》強調:「瘀血攻心,神氣渙散,故令善忘。」

辨證分型

  • 腎精虧虛:伴腰膝酸軟、耳鳴耳聾、髮脫齒搖,脈沉細。
  • 心脾兩虛:面色萎黃、心悸失眠、食少倦怠,舌淡脈弱。
  • 痰濁內阻:胸脘痞悶、嘔惡痰多,苔膩脈滑。
  • 瘀血內停:頭痛如刺、面色黧黑,舌紫暗或有瘀斑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類證治裁》:「人之神宅於心,心之精依於腎,而腦為元神之府,精髓之海,實記性所憑也。」
  • 《張氏醫通》:「健忘者,陡然而忘其事,盡心力思量不來,為心腎不交,水火不濟。」

此症之治,當審因辨證,或補腎填精,或養心健脾,或化痰通絡,或活血祛瘀,總以調和氣血、充養髓海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