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蟮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蟮漏,又稱蟮螫,是一種發生於小腿肚處的瘡瘍。其病因是由於濕熱內搏,復外感風邪,滯於肌膚,留於血脈而成。以小腿肚部位為多見。

症狀初起時,形如濕瘡,痛癢相兼;破流黃水,瘡口深如釘鑽,纏綿難愈;若瘡口受寒,則瘡口肌膚發冷。

治療宜疏風清熱利濕,內服消風散或三妙丸。外用艾葉、老蔥煎湯熏洗,再用黃蠟膏調敷患處。

《醫說》卷六中記載:「蟮漏,生小腿肚,如濕瘡,痛癢相兼,破流黃水,瘡口深如釘鑽,纏綿難愈,若瘡口受寒,則瘡口肌膚發冷。治宜疏風清熱利濕,內服消風散或三妙丸。外用艾葉、老蔥煎湯熏洗,再用黃蠟膏調敷患處。」

蟮漏的病因是由於濕熱內搏,復外感風邪,滯於肌膚,留於血脈而成。以小腿肚部位為多見。其症狀初起時,形如濕瘡,痛癢相兼;破流黃水,瘡口深如釘鑽,纏綿難愈;若瘡口受寒,則瘡口肌膚發冷。

治療宜疏風清熱利濕,內服消風散或三妙丸。外用艾葉、老蔥煎湯熏洗,再用黃蠟膏調敷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