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茶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茶

病證名,指因飲茶過量或體質不適,導致脾胃受損而引發的病症。中醫認為,茶性寒涼,過量攝入易傷脾胃陽氣,尤以綠茶、生茶為甚,長期飲用或空腹飲茶者更易致病。

病因病機

茶味苦甘,性微寒,雖有清熱解毒、醒神利尿之效,然過服則易傷脾胃。脾主運化,胃主受納,茶寒凝滯中焦,使脾胃升降失司,運化無力,遂成積滯。輕者氣機不暢,重者陽氣受損,日久可致痰濕內停,甚則化熱。

臨床表現

常見脘腹脹滿、食欲不振、噯氣泛酸、大便溏薄或便秘,甚者面色萎黃、肢體倦怠。若茶積日久,可能兼見心煩失眠、口乾舌燥等虛熱之象。

治法方藥

  1. 輕證:以溫中和胃為主,可用薑黃辛散行氣,芝麻潤燥健脾,緩解茶寒之性。
  2. 重證:若寒凝較甚,腹痛嘔逆,宜用吳茱萸、花椒、生薑等辛溫之品,溫中散寒,化濕醒脾。
  3. 茶積成滯:若見飲食減少、面黃腹痛,可選《世醫得效方》磨積丸,消積導滯,調和中焦。

相關病證

  • 傷食:因飲食不節,脾胃運化失常,症見脘痞嗳腐,治法以消食導滯為主。
  • 傷飲:因過飲湯水、酒漿,致水濕停聚,治法偏重利水滲濕。

傷茶一證,雖屬輕淺,然久而不治,恐累及他臟,臨證須辨寒熱虛實,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