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傷產
病名
傷產為中醫婦科名詞,主要涉及產程異常,可分為兩類:
- 未至正產而強行催生
出自宋代楊子建《十產論》,指孕婦未達正產時機(如未見規律陣痛、胎位未完全下移),卻過早用力或妄服催產藥餌,強行促使胎兒娩出。此舉猶如「揠苗助長」,非但無益,反致氣血逆亂、胞宮受損,甚或引發產後崩漏、兒體虛弱等變證。中醫強調「瓜熟蒂落」,產程須順應自然,若氣血未充、產道未開而強行催生,即屬「傷產」。 - 過月而產
見於清代汪嘉謨《胎產輯萃》,指妊娠逾期未產(一般超過十個月),導致母體氣血耗傷、胎元失養。此類傷產多因孕婦素體虛弱、衝任不調,或胎兒稟賦不足所致。過月不產易致胞衣黏滯、分娩乏力,或胎兒體形過大而難產。中醫認為,此與「氣血兩虛」「胞脈瘀滯」相關,需辨證調理以助產程順暢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- 氣血耗損:過早用力或產程延長,均易耗傷氣血,導致產後虛羸。
- 胞宮受迫:強行催生可能損傷胞絡,引發血瘀或胞衣不下。
- 衝任失調:過月不產者,多與衝任脈氣血運行不暢有關,需滋腎健脾、活血通絡。
文獻補充
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亦提及傷產之害,強調「產候未至,不可強努」;《醫宗金鑑》則指出過月不產需審視母體寒熱虛實,不可一概而論。傷產之辨證,須結合脈象(如滑澀虛實)、舌診及產程表現,以定調治方向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