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肺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傷肺癧
病名
傷肺癧為肺咳日久不癒,繼發瘰癧之病症,首載於《癧科全書》。此病成因可分內、外二端,外因多由風寒襲肺,久咳傷絡;內因則緣肺氣虛損,痰瘀凝滯,結於頸項而成癧核。其病機與肺失宣降、痰熱互結密切相關,臨床常見於肺陰虧虛或氣血兩虧之體質者。
病因病機
- 外感風寒型:風寒外襲,肺氣壅遏,久咳耗傷肺絡,痰毒流竄頸項,形成癧核。此類患者多伴咳嗽痰白、惡寒鼻塞等表證。
- 內傷肺虛型:肺氣陰兩虛,津液不布,虛火灼津為痰,痰瘀結聚成癧。症見乾咳少痰、潮熱盜汗、形瘦脈細等虛損之象。
辨證論治
- 外感風寒證:治宜疏風散寒、化痰散結,方用黃芩知母湯加減,酌加桔梗、浙貝母以宣肺化痰,夏枯草、牡蠣軟堅消癧。
- 內傷肺虛證:治當益氣養陰、調和氣血,方選八珍湯加減,可佐玄參、百合滋肺陰,連翹、貓爪草解毒散結。
古籍考據
《癧科全書》指出,此病與「肺癆傳癧」相關,類似現代醫學之肺結核併發頸淋巴結核。然中醫更強調「肺主氣」功能失調為本,痰瘀凝滯為標,治療需標本兼顧。
相關理論延伸
此病涉及「肺與大腸相表裏」之經絡聯繫,若兼見便秘,可佐杏仁、瓜蔞仁通腑泄熱;若癧核堅硬,可配合外治,如火針或瘰癧膏局部敷貼,以助化瘀通絡。
(註:本文基於中醫典籍與理論闡述,未涉及現代醫學診斷及治療建議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