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傷風
病名
- 風邪犯表之外感輕證
見於《傷寒直格》卷中,又稱「冒風」或「感冒」。《景岳全書·雜證謨》云:「邪輕而淺者,上犯皮毛,即為傷風。」此證因風邪侵襲肌表,導致營衛失調,症見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頭痛、惡風等表證,屬外感病之輕淺者,詳見「感冒」條。 - 傷寒病之太陽中風
《時病論·傷風》指出:「傷風之病,即仲景書中風傷衛之證也。」此為《傷寒論》所述太陽病中風證,以「發熱、汗出、惡風、脈緩」為主症,因風邪襲表,衛陽不固所致,治宜調和營衛,詳見「中風」條。 -
六經傷風證治
據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四載,風邪可犯六經,各經傷風證治如下:- 太陽傷風:發熱、惡風、自汗、頭項強痛、腰脊痠痛、脈浮,宜桂枝湯調和營衛。
- 陽明傷風:發熱、腹滿、煩渴、自汗、嗜臥、身重、小便難、脈浮弦長而數,宜杏子湯宣肺解表。
- 少陽傷風:身熱、惡風、自汗、頸項強、脅滿、口苦而渴、脈浮弦,宜柴胡加桂湯和解少陽。
- 太陰傷風:自汗、胸滿、腹痛、自利、咽乾、脈弦大而緩,宜桂枝芍藥湯溫中解表。
- 少陰傷風:口燥、舌乾、咽痛、心煩、自汗、腰痛連胻骨痠痛、脈沉弦,宜桂枝湯溫經散邪。
- 厥陰傷風:惡風而倦、自汗、小腹急痛、寒熱如瘧、骨節煩痛、脈微而遲,宜八物湯養血祛風。
病因病機
傷風多因正氣不足,腠理疏鬆,風邪乘虛而入,客於皮毛、肌腠或經絡。風為陽邪,其性輕揚,易襲陽位,故病位多在表、在上。若兼寒、熱、濕等邪,則症狀相應變化。
辨證要點
- 表虛證:以自汗、惡風、脈浮緩為特徵,屬太陽中風。
- 表實證:以無汗、惡寒、脈浮緊為特徵,屬太陽傷寒。
- 六經兼證:依邪犯經絡不同,見相應臟腑經絡症狀。
治法方藥
以疏風解表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風邪在表:桂枝湯、蔥豉湯。
- 兼寒者:荊防敗毒散。
- 兼熱者:銀翹散。
- 六經傳變者,隨經施治,如少陽證用小柴胡湯加減。
相關概念
傷風與「感冒」「傷寒」有交叉,然傷風廣義包含六經表證,狹義則專指風邪犯表之輕證,臨床須辨病位深淺及兼夾病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