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初生目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初生目閉
初生目閉,又稱「小兒目閉不開」,為中醫兒科常見病證之一,首載於《本草綱目》。此症多因胎熱內蘊,蒸灼脾經所致。蓋因眼胞屬脾,脾經絡脈為胎熱所壅滯,氣血不得暢行,故而症見眼胞赤腫、緊閉難開。若熱邪熾盛,更可兼見面赤唇燥、煩躁啼哭等症。
病因病機
- 胎熱蒸脾:孕母素體陽盛,或孕期過食辛熱之物,熱毒內傳胎兒,蘊結脾胃。脾開竅於口,其華在唇,熱邪上攻,故見眼胞腫赤、唇紅燥裂。
- 濕熱鬱滯:若兼夾濕邪,濕熱交阻,可使眼瞼腫脹加重,分泌物黏稠,甚則結為目眵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新生兒雙目緊閉不開,眼胞紅腫。
- 次症:面赤、唇燥、啼哭不安,或伴有口舌生瘡、小便短赤。
- 舌脈:舌質紅,指紋紫滯。
治法與方藥
- 清熱瀉脾:以導赤散合瀉黃散加減,清心脾積熱。若熱毒偏盛,可選用生地黃湯(生地、赤芍、川芎、當歸、天花粉、甘草),涼血滋陰,清熱解毒。
- 外治法:
- 黃連人乳方:以人乳浸黃連,取汁滴入兒口,或點眼以清熱解毒。
- 菊花洗眼湯:金銀花、菊花煎湯,輕拭眼周,以消腫明目。
古籍參考
《幼幼集成》提及:「小兒目閉不開,皆因脾經風熱上攻。」強調調理脾胃為要;《醫宗金鑒》則以「胎熱目閉」立論,主張清熱與疏風並用。
此症需與「胎風目赤」(先天風熱上攻)及「胞瞼痰核」(脾濕痰凝)鑒別,臨證當細辨熱、濕、痰之偏盛,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