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表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傷寒表證
傷寒表證為外感病邪侵襲太陽經所呈現之證候,屬六經辨證中太陽病之主要表現。其病機為風寒之邪客於肌表,衛陽被遏,營陰鬱滯,正邪交爭於體表,故見一系列外候。
主要證候
- 脈象:脈浮,反映邪氣在表。若兼緊象,主寒邪束表;若浮而緩弱,則多屬風邪客衛。
- 汗出與否:
- 無汗:寒邪閉鬱腠理,毛竅收引,故見惡寒、無汗、身痛,屬「表實證」,宜辛溫發汗,如麻黃湯。
- 有汗:風邪襲衛,營衛失和,腠理疏泄,故見惡風、汗出、脈浮緩,屬「表虛證」,宜調和營衛,如桂枝湯。
- 發熱惡寒:邪正交爭於表,衛陽奮起抗邪則發熱;衛氣被遏,溫煦失司則惡寒,此為表證辨證關鍵。
- 頭身疼痛:太陽經氣不利,經脈受阻,故頭項強痛、周身痠楚。
治法與方藥
- 麻黃湯證:針對表實無汗,方中麻黃開泄腠理,桂枝助陽通絡,杏仁降氣,甘草調和,共奏發汗解表之效。
- 桂枝湯證:針對表虛有汗,以桂枝辛散衛分風邪,芍藥斂營和血,薑棗調和中焦,佐甘草緩急,使營衛調和而表解。
兼變證辨析
若表證未解而邪傳他經,或誤治傷正,可轉為少陽半表半裏證,或內陷陽明、太陰等。如《傷寒論》云:「太陽病,外證未解,不可下也,下之為逆。」強調表證當先解外,誤下易致邪內陷。
此證須與溫病初起之表證區別,後者多見發熱重、惡寒輕、口渴、脈浮數等風熱特性,治法迥異。傷寒表證專指風寒外襲,其辨治深植於六經框架,為仲景學說之核心內容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