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發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傷寒發黃,病證名。外感病邪而出現黃疸。
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表邪發黃,即傷寒證也。凡傷寒汗不能透,而風濕在表者有黃證;或表邪不解,自表傳里,而濕熱鬱於陽明者,亦有黃證。」
表邪未解者,證見發熱,身痛,脈浮,少汗,宜從汗散;濕熱內鬱者,證見煩熱,脈緩滑,多汗,宜分消清利;陽明實邪內鬱痞結脹滿者,宜先下之,然後清其餘熱。
傷寒發黃,表邪未清而濕熱又盛者,治宜雙解,柴苓湯或茵陳五苓散主之;若內熱甚而表邪仍在者,柴苓煎主之。若但有濕熱內實脹閉等證而外無表邪者,茵陳蒿湯主之。若因內傷勞倦致染病傷寒而見發黃者,但察其本無濕熱實邪等證,當以陰黃之法調補治之。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指黃汗、黃疸、谷疸、酒疽、女勞疸等五種黃疸為傷寒發黃。
參見黃疸有關各條。
傷寒發黃,病證名。外感病邪而出現黃疸。
《景岳全書.雜證謨》:「表邪發黃,即傷寒證也。凡傷寒汗不能透,而風濕在表者有黃證;或表邪不解,自表傳里,而濕熱鬱於陽明者,亦有黃證。」
表邪未解者,證見發熱,身痛,脈浮,少汗,宜從汗散;濕熱內鬱者,證見煩熱,脈緩滑,多汗,宜分消清利;陽明實邪內鬱痞結脹滿者,宜先下之,然後清其餘熱。
傷寒發黃,表邪未清而濕熱又盛者,治宜雙解,柴苓湯或茵陳五苓散主之;若內熱甚而表邪仍在者,柴苓煎主之。若但有濕熱內實脹閉等證而外無表邪者,茵陳蒿湯主之。若因內傷勞倦致染病傷寒而見發黃者,但察其本無濕熱實邪等證,當以陰黃之法調補治之。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指黃汗、黃疸、谷疸、酒疽、女勞疸等五種黃疸為傷寒發黃。
參見黃疸有關各條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