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喉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寒喉痹

病名

  1. 病因病機
    傷寒喉痹多因冬令感寒,寒邪內伏,遺毒未盡,深陷厥陰、少陰二經。寒鬱化火,火毒上炎,結於喉部,導致咽喉腫痛。此證常見於傷寒病後期或餘熱未清之際,因正氣不足,邪毒內陷,上攻咽喉所致。
  2. 臨床表現

    • 咽喉紅腫熱痛,甚則湯水難嚥,語言難出。
    • 面赤腮腫,或伴有項外漫腫。
    • 或見發熱、口乾、舌紅、苔黃等熱象。
    • 若寒邪直中,則可能見咽喉疼痛,但色淡不紅,伴有畏寒、脈沉遲等寒象。
  3. 辨證論治

    • 火毒上炎型:治宜清熱解毒、消腫利咽。
      • 方選普濟消毒飲(黃芩、黃連、陳皮、甘草、玄參、柴胡、桔梗、連翹、板藍根、馬勃、牛蒡子、薄荷、僵蠶、升麻),以瀉火解毒、疏風散邪。
      • 若陰傷餘熱未清,可選竹葉石膏湯(竹葉、石膏、半夏、麥冬、人參、甘草、粳米)加減,以清熱生津、益氣和胃。
    • 寒邪直中型:屬寒客少陰,咽喉疼痛但色淡,治宜溫經散寒,可參考喉痹條,選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半夏散及湯等方。
  4. 相關中醫理論

    • 此病與少陰經關係密切,因少陰經脈循喉嚨,寒熱之邪易循經上擾。
    • 若熱毒熾盛,可配合針刺少商商陽放血以瀉熱。
    • 若兼痰熱壅盛,可加瓜蔞貝母以化痰散結。

此證需辨明寒熱,對證施治,以免誤治遷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