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寒咳 傷寒咳是一種由於寒邪侵襲而引起的咳嗽。根據《古今醫鑒》卷四的記載,傷寒咳的病證包括脈緊、憎寒發熱、無汗但惡寒、煩躁而不渴,且寒邪侵襲時咳嗽會加劇。

臨床表現 傷寒咳的主要臨床表現有:

  1. 發熱惡寒,且無汗。
  2. 咳嗽,痰液為白色且稀薄。
  3. 脈搏緊縮。

治療原則 治療傷寒咳時的原則主要有兩個:

  1. 解表散寒。
  2. 止咳化痰。

常用中藥 對於傷寒咳,常見的中藥有:

  1. 麻黃: 具有辛溫發散的特性,能夠解表散寒。
  2. 桂枝: 具有辛甘溫通的性質,能夠解肌發表,並協助麻黃發汗。
  3. 白朮: 具有苦甘健脾的功效,能夠燥濕健脾。
  4. 生薑: 具有辛溫解表的作用,能夠散寒止咳。
  5. 大棗: 具有甘平和中的特性,能夠緩和其他藥物的效果。

預後與併發症 傷寒咳的預後通常良好。然而,若治療不當,可能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引發肺炎等嚴重併發症。

根據《古今醫鑒》卷四的記載,對於傷寒咳患者,可使用麻黃桂枝湯進行治療。這方劑具有解表散寒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其中,麻黃具有辛溫發散的作用,能夠解表散寒;桂枝具有辛甘溫通的特點,能夠解肌發表並協助麻黃發汗;白朮則具有苦甘健脾的特性,能夠燥濕健脾;生薑有辛溫解表的作用,能夠散寒止咳;大棗則具有甘平和中的特點,能夠緩和其他藥物的效果。這些藥物的結合使用,能夠共同達到解表散寒、止咳化痰的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