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傷寒咳,病證名。感受寒邪所致的咳嗽。《古今醫鑒》卷四:「傷寒咳者,脈緊,憎寒發熱,無汗惡寒,煩躁不渴,遇寒而咳。」
傷寒咳的臨床表現為:
- 發熱惡寒,無汗。
- 咳嗽,痰白而稀。
- 脈緊。
傷寒咳的治療原則為:
- 解表散寒。
- 止咳化痰。
常用的中藥有:
- 麻黃。
- 桂枝。
- 白朮。
- 生薑。
- 大棗。
傷寒咳的預後一般良好。但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引起肺炎等嚴重併發症。
以下是《古今醫鑒》卷四中關於傷寒咳的詳細記載:
「傷寒咳者,脈緊,憎寒發熱,無汗惡寒,煩躁不渴,遇寒而咳。此為傷寒之邪,客於肺經,肺主皮毛,故發熱惡寒,無汗惡寒,煩躁不渴,遇寒而咳也。治宜麻黃桂枝湯,以解表散寒,止咳化痰。方中麻黃辛溫發散,能解表散寒;桂枝辛甘溫通,能解肌發表,助麻黃發汗;白朮苦甘健脾,能燥濕健脾;生薑辛溫解表,能散寒止咳;大棗甘平和中,能緩和諸藥。諸藥合用,共奏解表散寒,止咳化痰之功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