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初生不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初生不乳,病證名。見《證治準繩.幼科》。指嬰兒出生12小時後,在並無兔唇等先天性缺陷的情況下,不能吮乳。

元氣不足者,息弱聲低,無力吮乳,宜培補元氣,先進獨參湯,繼進四君子湯;

脾胃虛寒者,面白肢冷,曲背啼哭,聲音低微,宜溫中健脾,用理中湯加減;

穢熱鬱積者,煩啼聲粗,腹膨便秘,宜清熱逐穢,用小承氣湯加黃連。

【原文】

初生不乳,小兒生下十二時,無兔唇等先天之疾,而不能吮乳者。

元氣不足者,息弱聲低,無力吮乳,宜培補元氣,先進獨參湯,繼進四君子湯。

脾胃虛寒者,面白肢冷,曲背啼哭,聲音低微,宜溫中健脾,用理中湯加減。

穢熱鬱積者,煩啼聲粗,腹膨便秘,宜清熱逐穢,用小承氣湯加黃連。

【釋義】

初生不乳是指嬰兒出生12小時後,在並無兔唇等先天性缺陷的情況下,不能吮乳。

元氣不足者,息弱聲低,無力吮乳,宜培補元氣,先進獨參湯,繼進四君子湯。

脾胃虛寒者,面白肢冷,曲背啼哭,聲音低微,宜溫中健脾,用理中湯加減。

穢熱鬱積者,煩啼聲粗,腹膨便秘,宜清熱逐穢,用小承氣湯加黃連。

【辨證要點】

初生不乳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三方面:

一是元氣不足。由於新生兒元氣未充,或因產程過長,耗傷元氣,或因產後失血過多,損及元氣,均可導致元氣不足,而出現初生不乳。

二是脾胃虛寒。由於新生兒脾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或因受寒邪侵襲,或因飲食不慎,均可導致脾胃虛寒,而出現初生不乳。

三是穢熱鬱積。由於新生兒抵抗力弱,或因受外邪侵襲,或因飲食不潔,均可導致穢熱內生,而出現初生不乳。

【臨床表現】

初生不乳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一是元氣不足者,主要表現為息弱聲低,無力吮乳。

二是脾胃虛寒者,主要表現為面白肢冷,曲背啼哭,聲音低微。

三是穢熱鬱積者,主要表現為煩啼聲粗,腹膨便秘。

【治療原則】

初生不乳的治療原則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一是元氣不足者,宜培補元氣。

二是脾胃虛寒者,宜溫中健脾。

三是穢熱鬱積者,宜清熱逐穢。

【方藥舉例】

初生不乳的治療方藥,主要有以下幾個:

一是元氣不足者,可用獨參湯加減。

二是脾胃虛寒者,可用理中湯加減。

三是穢熱鬱積者,可用小承氣湯加黃連。

【預防措施】

初生不乳的預防措施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一是孕期注意保健,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營養,以增強孕婦的體質。

二是分娩時注意產程管理,避免長時間的陰道助產,以減少對產婦元氣的損傷。

三是產後注意護理,及時補充產婦的營養,注意保暖,以促進產婦元氣的恢復。

四是注意新生兒的保暖,避免受寒,以防脾胃虛寒。

五是注意新生兒的飲食衛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