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暴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傷寒暴嗽
出處
《千金要方·卷五》記載此證,專指小兒因驟感寒邪而引發之突發性咳嗽,屬外感咳嗽範疇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外感風寒之邪,由皮毛或口鼻侵襲肺衛。寒性收引,客於肺絡,致肺氣壅遏,宣降失常,氣逆而咳;寒邪凝滯津液,聚而生痰,故喉中痰鳴;肺開竅於鼻,寒邪閉阻,鼻竅不利,則見鼻塞流清涕;腠理閉塞,衛陽被遏,故無汗。其病位在肺,病性屬寒,以「寒邪束肺,氣機不利」為核心病機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咳嗽驟作,聲重氣急,痰白清稀,喉間痰鳴漉漉。
- 兼症:惡寒無汗,鼻塞流清涕,或兼頭痛身楚,舌苔薄白,脈浮緊。
- 特點:多發於冬春寒涼之時,小兒肺臟嬌嫩,尤易罹患。
治法方藥
治當「散寒宣肺,化痰止咳」,首選金沸草散(《類證活人書》)。
- 組成:金沸草(旋覆花)、麻黃、前胡、荊芥、甘草、半夏、赤芍、生薑、大棗。
- 方義:
- 麻黃、荊芥:辛溫解表,開泄腠理,散寒透邪。
- 旋覆花、半夏:降氣化痰,止咳平喘。
- 前胡:宣肺化痰,兼散表邪。
- 赤芍:防辛溫過燥,兼活血通絡。
- 薑棗草:調和營衛,顧護脾胃。
鑑別要點
- 與風熱咳嗽區別:彼症痰黃黏、咽痛、脈浮數,治宜疏風清熱。
- 與內傷咳嗽區別:內傷咳嗽病程長,多伴臟腑虛損,如肺脾氣虛或陰虛燥咳。
相關條目
此證與寒嗽(《諸病源候論》)相似,然寒嗽泛指因寒致咳,包含外感與內傷;傷寒暴嗽特指外感寒邪之急性發作,病勢急而病程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