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失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寒失聲,病證名。系指由傷寒邪客於肺系,肺氣壅塞所致之失聲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八:「邪客於肺,肺主聲而通於氣。今外邪與真氣相搏,真氣虛而邪氣勝,故聲為之不通也。」

治宜散寒祛邪。可選用九味羌活湯,大青龍湯等加減。參見喑、暴喑等條。

傷寒失聲,是指由於外感風寒,邪氣侵襲肺系,肺氣壅塞,導致聲音嘶啞或失聲的一種病證。

其主要臨床表現為:聲音嘶啞或失聲,發音不清,呼吸急促,胸悶氣短,畏寒發熱,頭痛身痛,四肢酸痛,舌苔白,脈浮緊。

治療上,應以散寒祛邪、宣肺利咽為主。可選用九味羌活湯、大青龍湯等加減。

此外,還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【方劑舉例】

九味羌活湯:羌活、防風、獨活、細辛、川芎、白芷、蒼耳子、牛蒡子、桔梗各10克,甘草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
大青龍湯: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、白朮、生薑、大棗各9克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

【注意事項】

本病患者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如果症狀較重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