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寒頭痛

病證名,屬外感頭痛之一,因風寒之邪侵襲肌表,阻遏太陽經氣所致,為《傷寒論》太陽病常見證候。其病因多由腠理疏鬆,衛陽不固,風寒乘虛而入,客於經絡,上犯巔頂,清陽之氣受阻,故發為頭痛。

臨床表現
頭痛多見於後頭部或連及項背,其痛緊束,遇風寒則加重,常伴惡寒發熱、無汗、身形拘急、脊背強痛等表寒證候。脈象浮緊,舌苔薄白。此為風寒外束,衛陽被鬱之象,與風熱頭痛之脈浮數、頭脹痛有別。

病機分析
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其經脈循項背,上達巔頂。風寒之邪外襲,首犯太陽,經氣不暢,故頭痛項強;寒性收引,肌腠閉塞,故惡寒無汗;正邪相爭,則見發熱。此證屬表實寒證,與內傷頭痛之虛證或肝陽上亢者迥異。

治法方藥
治當疏風散寒、解表通絡,首重發汗解表,使邪從汗解。

  • 主方選麻黃湯(《傷寒論》):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,辛溫發汗,開泄腠理,適用於表寒實證無汗者。
  • 若表寒兼夾濕邪,頭痛如裹,可選羌活勝濕湯(《內外傷辨惑論》),以羌活、獨活、藁本等祛風勝濕。
  • 若風寒輕證,微汗不解,可用羌活衝和湯(《醫學六要》),調和營衛,疏風散寒。

鑑別要點
風熱頭痛相比,傷寒頭痛惡寒顯著,痛處固定緊束;與內傷頭痛之氣虛、血虛者不同,後者多見隱痛綿綿,遇勞加重,無表證。

相關記載
《醫學六要·頭痛》指出:「傷寒頭痛,脈浮而緊,身形拘急,惡寒脊強,身大熱。」強調其表寒實證特徵。此證亦可參見風寒頭痛條,二者病因相近,然傷寒頭痛更側重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框架下之太陽表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