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咽喉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傷寒咽喉痛
病證名,屬傷寒病傳變過程中,邪毒上擾咽喉所致之喉痛證候。此症多因傷寒病程遷延,過經不愈,邪氣未解,循經上犯,客於咽喉而成。《諸病源候論·卷七》指出:「傷寒病過經而不愈,脈反沈遲,手足厥逆者,此為下部脈不至,陰陽隔絕,邪客於足少陰之絡,毒氣上熏,故咽喉不利,或痛而生瘡。」說明此病機與少陰經絡受邪、陰陽氣機阻隔密切相關。
病因病機
傷寒咽喉痛之成因,主要為寒邪化熱,或表邪未解,內傳少陰,循經上灼咽喉。足少陰腎經「循喉嚨,挾舌本」,若邪客此經,易致咽喉氣血壅滯,發為腫痛。此外,陽明燥熱或太陽風寒未散,亦可兼夾咽喉不利,須辨其寒熱虛實。
證型與治法
-
風寒束表證
- 主證:惡寒發熱,無汗,頭痛身疼,咽喉疼痛,脈浮緊。
- 病機:風寒外襲,肺衛鬱閉,邪滯咽喉。
- 方藥:麻黃湯加減,宣肺散寒。若兼內熱煩躁,可選大青龍湯外解風寒、內清鬱熱。
-
少陰客熱證
- 主證:咽喉痛,手足厥冷,脈沉遲,或見下利清穀。
- 病機:寒邪深入少陰,陽氣不達,虛火上炎。
- 方藥:半夏散及湯或苦酒湯,溫通少陰、化痰利咽;若陰虛熱化,可佐豬膚湯潤燥。
-
陽明燥熱上攻證
- 主證:咽喉腫痛,口渴引飲,身熱汗出,脈洪大。
- 病機:陽明經熱熾盛,燥火循經上灼咽喉。
- 方藥:白虎湯加玄參、桔梗,清瀉胃火、解毒利咽。
鑒別要點
傷寒咽喉痛須與溫病喉痺、虛火喉痹區別。傷寒所致者多伴表證或少陰寒化熱化之象,而溫病喉痛常見舌絳煩渴,虛火喉痹則多見陰虛脈細。臨證需審其脈症,辨明六經所屬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