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寒眼

傷寒眼,又稱「暴風客熱」,為中醫眼科病名,首載於《銀海精微》。此症多因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蘊積熱,驟然上攻於目所致,屬外障眼病範疇。

病因病機

  1. 外感風熱:風性輕揚,熱性炎上,風熱相搏,侵襲白睛,導致目赤腫痛。
  2. 肺胃積熱:肺主氣,開竅於鼻,胃經循行過目,若肺胃熱盛,循經上犯,可發為白睛紅赤。
  3. 天行時氣:時疫毒邪流行,染易他人,發病急驟,具傳染性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白睛紅赤:胞瞼腫脹,白睛暴赤,血絡瘀滯,甚者點片狀出血。
  • 澀痛流淚:目珠刺痛,羞明難睜,熱淚如湯。
  • 眵多黏結:晨起瞼緣分泌物膠結,色黃稠。
  • 全身症狀:或伴發熱、頭痛、鼻塞、咽痛等表證。

證型辨治

  1. 風熱壅盛

    • 主證:白睛紅赤,癢痛交作,畏光流淚。
    • 治法:疏風清熱。
    • 方藥:銀翹散加減,或驅風散熱飲子(《審視瑤函》)。
  2. 肺胃實熱

    • 主證:白睛赤腫高起,灼熱疼痛,口渴便秘。
    • 治法:瀉火解毒。
    • 方藥:涼膈連翹散(《銀海精微》),或瀉白散白虎湯化裁。
  3. 疫毒熾盛

    • 主證:發病急劇,廣泛紅赤,傳染迅速。
    • 治法:清熱解毒,涼血退赤。
    • 方藥:普濟消毒飲加減,外可配合黃連西瓜霜眼藥水點眼。

外治法

  • 熏洗法:用桑葉菊花蒲公英煎湯熏洗。
  • 針刺法:取太陽、攢竹、合谷等穴,瀉法以泄熱。

此症與西醫「急性結膜炎」相似,然中醫強調辨證施治,需分清风熱輕重、臟腑偏盛,方能對證用藥。古籍《目經大成》亦提及:「暴風客熱,勿以輕淺視之,失治則火鬱變生。」可見其雖屬外障,仍當及時調治,防其入裡生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