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《傷寒翼》乃清代醫家鄒澍所著,收錄於《純懿廬集》中。此書為研究《傷寒論》之重要輔翼著作,專精於六經辨證與方藥運用之闡發,體現鄒氏「以經解經」的註釋特色。
鄒澍深研仲景學說,於書中首重「六經氣化」理論,謂「三陰三陽之為病,非經脈之謂,乃氣化之樞機也」。其論太陽病強調「開闔失司」為本,闡明麻黃湯、桂枝湯類方劑所以調營衛、通陽氣之機轉;於陽明病則析「燥熱相搏」之理,區分白虎、承氣諸法運用之精微。
書中特設「經絡藥證」篇,詳論《傷寒論》113方與六經傳變之關係。如論柴胡湯類方,指出「少陽為樞,柴胡為轉」,剖析小柴胡湯七種加減法對應「血弱氣盡」之病機層次。又創「藥對釋義」之例,若桂枝配芍藥謂之「動靜相召」,麻黃得杏仁則「開中有降」,皆發前人所未發。
《傷寒翼》尤重「標本中氣」學說,以運氣理論解讀六經病傳變規律。其論太陰病提出「標陰本濕,中見陽明」之辨,解釋理中湯溫補太陰而兼顧陽明燥化之理;於少陰病則強調「水火之臟」特性,分析真武湯、黃連阿膠湯等方寒熱並用之深意。
鄒氏更於書末附「雜病翼」十二則,將傷寒法擴及內傷雜症。如以五苓散治水逆、桃花湯療久痢,皆示人「傷寒之法可通百病」之旨。此書現存清道光二十年初刻本,其以氣化釋六經、以藥性解方義之特色,於清代傷寒學派中獨樹一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