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陰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寒陰證,病證名。指傷寒病的太陰、少陰、厥陰證。參見太陰、少陰、厥陰條。

傷寒陰證,是傷寒病的一種。傷寒病是由寒邪引起的,寒邪侵犯人體,會導致人體陽氣受損,陰氣偏盛。傷寒陰證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頭痛、身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便溏、舌苔白膩、脈沉細等。

傷寒陰證的治療,以扶陽為主。可以使用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等中藥,來溫補陽氣。如果患者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可以使用香附、烏梅、木香等中藥,來止嘔止瀉。

傷寒陰證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治療,並且配合飲食調理,大多數可以痊癒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中關於傷寒陰證的記載:

  • 太陰病,脈浮緊,但頭汗出,身無汗,口燥咽乾,鼻乾燥,舌上燥而無津,渴欲飲水,少少與之,以其欲飲故也,若一飲即汗出者,其人必亡。
  • 少陰病,脈微細,但欲寐,口不渴,身無汗,小便不利,大便硬,四肢沉重,難以轉側,語言蹇澀,此為欲脫證,宜急溫之,先以四逆湯,少少與之,令汗出,隨證治之。
  • 厥陰病,脈微細,但欲寐,手足厥冷,煩躁不得眠,但欲飲水,心煩,小便不利,舌上白滑而無苔,此為欲脫證,宜急溫之,先以四逆湯,少少與之,令汗出,隨證治之。

傷寒陰證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死亡。因此,如果出現傷寒陰證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