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寒陰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寒陰證

傷寒陰證是一種傷寒病的病證,指的是傷寒病的太陰、少陰、厥陰證。傷寒病是由寒邪引起,寒邪入侵人體後,會使陽氣受損,陰氣偏盛。傷寒陰證的臨床表現包括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頭痛、身痛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、便溏、舌苔白膩、脈沉細等。

傷寒陰證的治療主要以扶陽為主。常使用的中藥包括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等,用來溫補陽氣。如果患者有嘔吐、腹瀉等症狀,則可使用香附、烏梅、木香等藥物來止瀉止嘔。

傷寒陰證的預後一般較好,多數病人只要及時治療並配合飲食調理,就可以康復。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死亡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對傷寒陰證的描述:

  • 太陰病的證據是脈搏浮緊,但出現頭部出汗而身體無汗,口乾咽乾,鼻乾,舌上乾燥且無津液,渴望喝水,給予少量水喝,因為他渴望喝水,但如果一喝水就出汗,則病人必然死亡。
  • 少陰病的證據是脈搏微細,但想要睡覺,口不渴,身體無汗,小便困難,大便硬,四肢沈重,難以轉身,語言吃結,這是即將脫證的狀況,應立即以四逆湯急救,稍微給予少量藥物,使其出汗,隨證治療。
  • 厥陰病的證據是脈搏微細,但想要睡覺,手腳冰冷,煩躁無法入睡,但渴望喝水,心煩,小便困難,舌上白滑且無苔,這是即將脫證的狀況,應立即以四逆湯急救,稍微給予少量藥物,使其出汗,隨證治療。

傷寒陰證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死亡。因此,如果出現傷寒陰證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