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鼻疔

鼻疔是一種發生在鼻腔內的疔瘡,主要表現為鼻孔內腫脹疼痛,嚴重時可引起腦門脹痛和脣腮浮腫。鼻疔多由肺經火毒凝結而成,治療上以清熱解毒、止痛排膿為主。

發病原因

  • 肺經火毒熾盛:肺經主通鼻竅,肺經火毒熾盛可引發鼻腔內疔瘡發作。
  • 外感風熱:外感風熱可以導致肺經火毒鬱結,進而引發鼻疔。
  •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可能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進而引起肺經火毒上炎,導致鼻疔。
  •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可能導致肝氣鬱結,進而引發肺經火毒鬱結,最終導致鼻疔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鼻孔內腫脹、疼痛:主要症狀為鼻孔內的腫脹和疼痛,程度因人而異。
  • 鼻塞流涕:常伴有鼻塞和流涕,涕液可清或白。
  • 頭痛:常伴有頭痛,疼痛位置多在腦門,程度不一。
  • 脣腮浮腫:嚴重時會出現脣腮浮腫,程度因人而異。

治療方法

  • 清熱解毒: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中藥進行清熱解毒治療。
  • 止痛排膿:配合蒲公英、穿山甲、皁角刺等中藥進行止痛排膿治療。
  • 外用藥物: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等中藥煎水燻洗鼻腔,或使用滴鼻液滴鼻。
  • 手術治療:對較嚴重的病情可以通過手術切開疔瘡引流膿液。

預防方法

  • 注意飲食衛生:避免食用生冷、辛辣和油膩的食物,提高飲食衛生意識。
  • 保持鼻腔清潔:定期清潔鼻腔,避免細菌繁殖。
  • 增強體質:通過適當鍛煉和增加免疫力提升體質,減少鼻疔的發生。
  • 積極治療鼻炎:預防和治療鼻炎有助於減少鼻疔的發生。

鼻疔是一種常見的鼻腔疾病,如果出現症狀應及早就診,以免耽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