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力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傷力嗽

病證名,指因持重過度或勞力過度,導致臟腑氣血內傷而引發的咳嗽。此證屬中醫「內傷咳嗽」範疇,多因長期負重、勞力耗氣,或驟然用力過度,損傷肺脾之氣,使氣機失調,津液輸布失常,痰濕內生,上犯於肺而致咳。

病因病機
《不居集》提及,傷力嗽與「損嗽」相關,其病機關鍵在於「氣血兩傷」。過度勞力易耗傷脾肺之氣,脾虛則運化失職,水濕聚而為痰;肺氣虛則宣降失常,痰濕上逆,阻塞氣道,故見咳嗽、痰涎壅盛。此外,勞力過度亦可能暗耗陰血,導致陰虛肺燥,或氣滯血瘀,進一步加重咳嗽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咳嗽日久,痰多黏稠或清稀,咳聲低沉。
  • 伴氣短乏力,胸悶或胸肋隱痛,勞累後症狀加重。
  • 或見面色少華、食欲不振等脾虛之象。

治法與方藥
《不居集》主張以益氣養血、化痰止咳為主,方用:
白術(健脾燥濕)、知母(清肺潤燥)、茯苓(滲濕健脾)、甘草(和中調藥)、當歸(補血和血)、白芍(養陰柔肝)、川芎(行氣活血)、麥冬(潤肺生津)、貝母(化痰止咳)、款冬花(降氣止咳)、花粉(清熱生津)。

若兼氣虛明顯,可加黃耆、黨參補益肺脾;陰虛燥咳者,酌加沙參、玉竹;痰濕偏盛者,配伍半夏、陳皮以燥濕化痰。

相關概念

  • 損嗽:泛指因勞損、氣血虧虛所致的咳嗽,與傷力嗽病機相似,但涵蓋範圍更廣。
  • 內傷咳嗽:與外感咳嗽相對,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引起,病程較長,治療需辨明虛實寒熱。

傷力嗽的辨證需結合患者勞力史及體質特點,注重調補氣血與臟腑功能,方能標本兼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