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濕,中醫名詞,指濕邪所致之病證。可分外感濕邪和濕濁內阻腸胃

外感濕邪,又稱風濕,是指感受風濕之邪所致的病證。其發病原因,多由於春季氣候多變,風雨交加,或夏秋季節雨水過多,濕氣蒸騰,或居住潮濕之地,或涉水淋雨,或過食生冷,或汗出當風,或脾虛失運,或久病體虛,正氣不足,均可使外界風濕之邪乘虛而入,侵犯人體,引起本病。

外感風濕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發熱惡寒,頭痛身痛,四肢酸楚,關節疼痛,甚則腫脹,不耐按壓,或伴有皮膚瘙癢,舌苔白膩,脈浮濡等。

治療外感風濕,應以祛風除濕,通絡止痛為主。可選用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蒼朮、黃柏、牛膝、威靈仙等藥物。

濕濁內阻腸胃,又稱內濕,是指濕邪內生,阻滯腸胃所致的病證。其發病原因,多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肥甘厚膩之物,或嗜酒,或久病體虛,脾胃運化失常,濕濁內生,阻滯腸胃,引起本病。

濕濁內阻腸胃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脘腹脹滿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舌苔白膩,脈滑等。

治療濕濁內阻腸胃,應以健脾利濕,和胃消食為主。可選用白朮、茯苓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砂仁、神曲等藥物。

傷濕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天氣變化,避免在雨天或潮濕的環境中逗留過久。
  2. 飲食要清淡,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。
  3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  4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精神緊張。

如果出現發熱惡寒、頭痛身痛、四肢酸楚、關節疼痛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