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出黃如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出黃如糜,中醫名詞,又稱黃糜瀉。是一種瀉下糞便色黃如糜糊狀的證候。為熱迫腸道所致。《靈樞.師傳》:「腸中熱則出黃如糜。」
出黃如糜的臨床表現為大便色黃,質稀,量多,如糜粥狀,或夾有粘液膿血,有時伴有腹痛、腹脹、發熱、口渴等症狀。
出黃如糜的病因多為外感熱邪,內有濕熱,或因飲食不節,過食肥甘厚味,生冷瓜果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濕熱內蘊,蘊蒸腸道,使大便失常,而成出黃如糜。
出黃如糜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和胃止瀉為主。常用方藥有葛根芩連湯、白頭翁湯、茵陳蒿湯等。
出黃如糜的預防應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油膩食物,不暴飲暴食,保持大便通暢。若出現腹痛、腹瀉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。
出黃如糜是中醫臨床常見的一種症狀,其病因病機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因此,在治療出黃如糜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辨證施治,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