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濕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傷濕瀉,病證名。指小兒秋季感受濕邪而致引起水瀉。《幼科發揮》:「秋月得之,傷濕瀉也。其證體重,所下溏糞,謂之濡瀉,宜滲濕補脾。」用胃苓湯或升麻除濕湯。
傷濕瀉是小兒常見的病證,多發生於秋季。由於小兒脾常不足,衛氣不固,秋季濕邪易傷脾,使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從而出現腹瀉。
傷濕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瀉,大便稀薄,色白,量多,腹痛不明顯,伴有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、[面色萎黃](/dic/8360)等症狀。
治療傷濕瀉,應以健脾利濕為主。可用胃苓湯或升麻除濕湯等方藥治療。
胃苓湯由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白術、甘草組成。具有健脾利濕、和胃止瀉的功效。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瀉,症見腹瀉清稀,食欲不振,倦怠乏力,面色萎黃等。
升麻除濕湯由升麻、柴胡、黃芩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白術、甘草組成。具有升清除濕、健脾利水的功效。適用於濕邪困脾所致的腹瀉,症見腹瀉清稀,食欲不振,倦怠乏力,面色萎黃等。
傷濕瀉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油膩、不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如果出現腹瀉的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