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濕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濕自汗

傷濕自汗是一種病證名稱,指的是因為濕邪阻遏所致的自汗症狀。濕邪是六淫之一,最容易侵犯脾胃,而脾胃則是人體的後天之本,主要負責運化水濕。如果濕邪侵犯脾胃,就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水濕無法正常代謝,進而積聚在體內,引起自汗問題。

病因與症狀

傷濕自汗的病因是濕邪阻遏,主要表現為以下症狀:

  • 自汗:無法自主控制地出汗,汗量較多,出汗的時間不固定,可以是白天、晚上或半夜。
  • 睏倦:四肢無力,精神不振,容易疲勞。
  • 身痛:全身或局部出現疼痛,程度不一。
  • 天陰轉甚:天氣陰沉的時候,自汗症狀會加重。
  • 聲音低沉:聲音低沉,像甕中傳出的聲音。

治療方法

治療傷濕自汗主要針對健脾化濕,可以使用以下方劑:

  1. 防己黃芪湯:由防己、黃芪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健脾利濕、益氣固表的作用。
  2. 術附湯:由蒼朮、白附子、防風、羌活、防己、黃芪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組成,具有祛風除濕、健脾益氣的作用。

預防方法

預防傷濕自汗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:

  1. 注意飲食:避免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,多攝取容易消化的食物,並多吃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,如山藥、白扁豆、薏米等。
  2. 鍛鍊身體:定期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  3. 就醫就診:如果出現自汗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