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傷食吐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食吐瀉是小兒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主要表現為反覆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常見原因包括飲食不當、受涼和情志不遂。小兒飲食不當,如過食生冷、油膩和辛辣食物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。受涼會損害脾胃功能,導致消化不良。情志不遂,如過度哭鬧或驚嚇,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。

傷食吐瀉的臨床表現包括吐瀉、腹痛、食慾不振和麪色蒼白。小兒的嘔吐物多為未消化的乳食,糞便多為稀水狀並帶有酸臭味。治療主要以消食導滯為主,常用的中藥包括山藥、扁豆、南星、防風、藿香、乾葛和天麻。胃苓湯的成分包括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人參和甘草。守胃散的成分包括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扁豆、南星、防風、藿香、乾葛和天麻。

預防傷食吐瀉的方法包括飲食要清淡易消化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波動。

如果小兒出現吐瀉等症狀,應及時就診,以避免延誤病情。